绿色金融将为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来源:金融时报 朱蓝澜 时间:2016-09-12

        在刚刚落幕的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公报中,绿色金融被首次提及,这是担任本次G20峰会主席国的中国大力推动的结果。
        而这并不难理解,中国近年来着力发展绿色金融,并已成为绿色金融大国。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上海举行的绿色金融国际研讨会上披露,2016年前7个月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经接近1200亿元,占全球同时同期发行的绿色债券的4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持续的大力推动。相关资料显示,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可视为中国绿色金融的萌芽。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则是中国绿色金融的开端。2008年,国家环保部会同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出台“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等新政,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正式启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了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2016年,全国两会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支持绿色金融发展。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
        事实上,当今世界不仅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紧缺、气候变化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全球仍未走出金融危机泥潭,经济下行风险持续存在。而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绿色金融的重要内涵,这对于世界经济走出当前困境具有极佳的现实意义。
      就中国而言,经济走过了粗放型增长阶段,正步入集约型增长阶段。通过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能够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还能减少资金向“三高”和落后产能等领域的流入,从而在服务环境保护的同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持续增长提供助益。
        相信在G20就发展绿色金融达成共识,并提出7项建议措施后,绿色金融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发展。而随着绿色金融体系在中国的逐步健全完善,预期可以在五个方面,为支持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一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将进一步在绿色金融领域形成合力,推出更为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
        二是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不良贷款余额为226.25亿元,不良率为0.41%,低于同期各项贷款不良率1.35个百分点。相对较低的不良率,为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吃了定心丸,配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的系列措施,将有力地促进金融资源向绿色金融领域集中。
        三是随着金融资源供给的进一步充沛,节能环保、污染防治、资源再利用等行业的融资成本将有望降低。
        四是引导金融资源从“三高”和落后产能等领域的流出,向工业企业加强污染治理、降低能耗注入,从而促进环境改善。
        五是支持在绿色产业中引入PPP模式,将进一步发挥政府环境保护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融入绿色金融领域。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