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步入新纪元 绿色信贷方兴未艾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胡萍 时间:2017-03-10

        今年,“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法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致,但今年对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发展的表述又比上年有所增加。
        绿色发展正从全球共识转为积极行动。
        “2016年,全球绿色发展加快落实,绿色金融成为主要推动力。中国在绿色金融制度建设和市场实践等方面引领全球,输出理论、理念和经验,成为全球治理的最大亮点。”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承担了引导社会资源配置、鼓励生产和消费方式绿色转型、扶持相关绿色产业,从而实现政策导向目标的重任。而在此过程中,绿色金融也成为了金融系统自身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表示,金融业对于绿色项目的关注最早体现于绿色金融,尤其是绿色信贷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建立的赤道原则。该原则要求银行在对项目进行贷款审批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遵守赤道原则的银行承诺只把贷款提供给符合标准的项目。目前,赤道原则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惯例,在其规定中可以看到环境和社会标准的明确化、具体化。
        据了解,2017年1月,江苏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继兴业银行之后我国大陆地区第二家“赤道银行”。
        鲁政委认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在2016年经历了蓬勃发展,不仅主要产品规模快速扩大,产品门类也在丰富和充实,参与主体也更加多元化。
        绿色信贷是我国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根据银监会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数据,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余额达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0%。其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占比23.28%),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5.57万亿元(占比76.72%)。
        从参与主体上看,大型银行在绿色信贷的增速和增量上有显著提升,同时,政策性银行以及券商、基金、保险、信托公司等在内,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纷纷涉足绿色金融市场。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长期增长课题组的测算,2015年至2020年,中国新增的绿色金融需求大体上为每年两万亿元人民币。在金锦萍承接的课题《2016年绿色信托发展报告》中对绿色信托发展进行了详细解读:“世界范围内绿色信托的起步要远晚于绿色信贷,而基于金融业发展的一贯性,绿色信贷的发展经验势必是绿色信托发展和成长的宝贵财富。”金锦萍说,“十三五”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绿色金融体系,信托作为重要的金融子行业,应该而且也可以通过发挥信托在资金配置等方面的优势,助推绿色金融成长。
        鲁政委表示,绿色产业已涌现出巨大的资金需求,但我国绿色金融供给严重不足。财政资金只能满足10%至15%的绿色投资需求,大量绿色投资必须来源于社会资本。
        “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商业银行完善绿色信贷机制,发挥金融市场支持绿色融资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化的力量激发绿色金融的内生动力,采用多种绿色金融工具,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社会责任投资、环境证券化、碳金融等绿色金融产品。”鲁政委说。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